top of page

关于切换听众模式和作曲模式

  • Writer: Jaan Wang
    Jaan Wang
  • Sep 18, 2021
  • 1 min read

之前读勋伯格和声学的时候,他有一章写道:不是所有作曲家都能随时切换听众模式和写作模式的。当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最近随着回归理性创作的本质(应用我的新和声体系),不再让听觉习惯引领创作。我发现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出现了类似以前听久了我的音乐会让一开始不太习惯的进行部分变得习惯并且能听出前后和声关系,但这次,听久了会不太能认知前后关系了。而我休息了一天,再听,又能感觉回到初始状态了。听起来不是那么的糟。我体会到了勋伯格的这句话。


撇开以听觉习惯为主导感性作曲的写法。(但不得不说这样简单创作“好听”,效率高,不用太动脑筋)我分析了我之所以产生这样情况的原因……



「音乐的几个元素: 节奏,和声,声部运行,音色,速度。


我的理论中。和声是随时存在的。就算只有单声部,只有单音。」


草稿

Recent Posts

See All
对声音的观察

一切的一切起源都是观察(广义的,包络听,闻,触……一切人感知外部世界的接收方式),并理解。理解的含义是,我们对一个词或者句子赋予某个现象(这个现象无论是想象还是真实。)。并通过逻辑关系建立思维和思考。其中,能够在现实得以认证的是公理。因此,“太阳是不存在的”与“太阳是存在的...

 
 
 

Kommentare


bottom of page